创新理念和机制的引入,使邮政几十年延续的报刊发行模式发生巨大改变,邮政发行不再是众多报刊下游环节中的一个打工者,而是与报刊社对等的、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邮报融合模式使邮发的主体地位不再是报刊发行中可有可无的补充部分,而成为掌握报刊市场生命的有力推动者,促进了邮发内部的变革,也激发了邮政内源性的创新能力和改革动力。
这个变革从与《特别文摘》的合作开始。
《特别文摘》———第一个新模式的受益者
《特别文摘》是中国剪报杂志社的一份子刊,它的前身是《新时代特别文摘》,2005年它在云南全省的发行量只有18份,在全国的总发行量也只有几百份。但不到两年的时间,它每月的期发量却达到50万份,这样的“神话”是如何演绎出来的呢?还得从云南邮政报刊发行局与它的合作说起。
2006年,中国剪报社对其进行了整合改版,以旗下形象期刊的面孔出炉。如何迅速打入市场,中国剪报社的高层们的初衷是按常规操作,但至少需要5到10年时间,并且报刊社要投入的人力、财力是笔庞大的数字。但随着和云南邮政报刊发行局的一次接触后,《特别文摘》原定的发行运行轨道开始了改变。
在和《特别文摘》的合作中,云南邮政提出“编发分营”的思路,即报刊社专心负责报刊的编发,印刷、发行由邮政来操作。它包含了邮报联营、业务联动、资源联姻的丰富涵义。这是一种“融合”与“融通”———邮发承担了期刊的印刷、发行、广告,本来属于报刊的业务链条现在改由邮发掌控,邮发的链条因此能完全“嵌入”期刊的市场运作。对于合作者来说,“邮报融合”的模式不管是在邮政系统还是报刊市场,双方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现任中国剪报社发行处处长孙翔介绍,邮报融合不管在全国报刊业还是邮政系统都是个全新的运营模式。因此,当初中国剪报社、《特别文摘》杂志社社长王荣泰以及高层决策者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迈开了探索的步伐。2006年年初,双方在邮报融合的理念架构下提出了“三免两减半,编发分营”的运营模式———《特别文摘》与邮政发行签订五年合作协议,前三年该刊委托邮政自印自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部发行及区域广告收入归邮政所得,后两年该刊收入剔除中邮集团公司规定的列收部分和印刷成本,邮政与刊社各半分成。区域广告收入剔除终审及印制费用全归邮政所得。
这一模式的好处是:邮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刊印的数量、发行的方向、广告的回收、盈利的目标;而报刊社则可从报刊经营的一般性事务中脱离出来,专注于内容的制作,这种融合相当于打通了邮报原先各自独立运行的隔阂,双方在深切的交互融通中共同经营报刊。
事实证明,这个模式是成功的。《特别文摘》在云南的发行量从2005年的18份一下跃升到2006年的3万份,2006年1月起印10万余册,到下半年达到30万余册。《特别文摘》像一匹黑马在上千种报刊中脱颖而出,当年发行量达到12万份,虽然相对于做了十多二十年的报刊来说,它的总量并不大,但它的绝对增长值却是最高的。
邮报融合的模式也在全国邮政系统得到了认同。《特别文摘》在江苏、江西、湖北、贵州等地的发行量都在攀升,到今年期发数达50万份,进入全国文摘报刊类前十名。不到两年的时间,通过与邮政的合作,《特别文摘》演绎了报刊市场的神话。难怪中国剪报社社长王荣泰在中邮畅销报刊推介会上说:“邮发的网络优势依然是中国报刊无法舍弃的发展信托。”《特别文摘》在邮政的助力下,快速打入了市场。
邮报融合———探索更大市场空间
双方的牵手并不只是一家得利的合作。报刊经营权共管,市场收益由报刊社共同创造、一起分享。邮报合融给了邮政很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空间。2006年,云南省邮政公司做了3万份《特别文摘》,收入近120万。 除了收入增收外, 《特别文摘》模式的操作成功也让云南邮政公司发行局看到了一个新的市场———如果2007年全省做到10万份,收益就是400万,相当于要做1300多万的报刊流转额才能得到的收益。投入人员少,产出利润高,邮政就要做这类能带来较大利润,并能提供广告附加值的高效报刊。
同时,报刊发行局还看到,如果《特别文摘》的发行和内页广告全部委托邮政经营并承担印刷费用,对于邮政而言具有市场空间广、发行收益明显、经营风险可控等特点。借此,还能把更多的畅销报刊吸引到邮政这个平台上来。为此,在2008年党报党刊发行会上,《特别文摘》发行模式作为一个专题单独提出,各州、市局局长及各局市场部主任就“创新发行模式和方法”进行研讨。在这一思路下指导下,省报刊发行局提出今年云南邮政要重推两类6种期刊,教育类有《小学生阅读世界》、《初中生阅读世界》,畅销类包括《爱情婚姻家庭》、《幸福》、《人生与伴侣》、《家庭医生》。
除了做发行, 邮政还把眼光瞄准了广告市场,省公司市场部经理刘礼在报刊发行会上强调:用报刊来带广告,用广告来带报刊订阅。据数据统计,目前云南全省一年的广告费用在10亿左右,四种报纸就占了广告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能把更多的畅销报刊整合在邮政这个平台上,其潜力将是巨大的。为此,云南邮政积极行动起来。
50多年来,邮政在报刊发行中充当的都是打工者的角色,省邮政报刊发行局局长刘勇对其中的变化感受最大:以前为了一分一厘的费率,和报刊社争得面红耳赤,为了报刊业务不流失四处求人《特别文摘》的发行成功让其它报刊看到了邮政网络的巨大优势,现在,更多的报刊社找上门来。更大的变化是, 报刊发行模式的改变,激发了邮政内源性的创新能力和改革动力,寻找更有市场价值、与邮政品牌更相符的业务空间变革在云南邮政内部进行,正是创新、变革使云南邮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