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党刊送到救灾驻军营房
报刊信件送到账篷小学
冒着余震,邮政服务没有停歇
投递员穿梭在地震账篷间
投递中,时有危房拆迁
摆放在营业室的头盔
戴着头盔坚守岗位
宁洱县局营业室震后受损严重,拆迁正在进行
宁洱县西街营业支局外拉着一条红线,提醒来往的人们,这里已经是危房了,但依旧有市民不断出入办理业务;营业室里柜子上放着几顶头盔,营业室的后门没上锁,都是为了当余震发生时,营业员有更多的保护,邮政服务没有停歇。
6月3日,宁洱发生了里氏6.4级地震,随后又发生了千余次余震。地震中,邮政业务一直开展着。
恢复通信:戴着头盔抢修忙
地震发生8小时后,宁洱县的邮政通信就回复了。
宁洱县邮政局局长张剑说,地震发生后,他最先跑了两个地方,一个是金融库房,一个是职工宿舍。金融库房没事,资金安全了;宿舍虽然毁坏严重,但职工没事,人员安全了。而最令张剑感到欣慰的是,地震当天,所有人员都来到了生产岗位,恢复邮政通讯工作当天立即启动。
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宁洱县邮政职工对中断的网络进行了抢修,并对机房、邮件转运室、投递室等受损房屋进行了简单修缮。
地震发生后,很多人不断打电话向远方的亲人、朋友报平安,造成网络繁忙,许多电话一直打不通。此时邮政通信成了宁洱和其他地方联系的重要通道。在宁洱县邮政局的积极努力下,地震当天,临时搭建的邮政服务点就出现宁洱县街头。
伴随着灾害的发生,人民的现金需求量也增大了。为尽快恢复县局主要营业网点金融服务,宁洱县邮政局组织了大量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迅速开展设备抢运工作,并及时恢复了邮政金融服务。
现在的宁洱县邮政办公大楼外围上了一圈红线,表明这是危楼,但邮政的服务仍在继续。就在大楼的对面,宁洱县邮政局临时找了一个铺面全面办理邮政各类业务。而在西街营业室里,邮政人员则是把头盔放在身边继续工作。
震中投递:及时投送政府关怀
宁洱县的一条小巷子外贴着一张红纸公告,上面写着———此处危险,禁止通行。送信的老张看了看纸条,说:“这条巷子都是农家自己盖的房子,地震受损很严重,大多成了危房。所以地震刚过那几天,政府就不让人往这走了。”说完,老张背着邮包就进了巷子。
为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稳定群众情绪,宁洱县邮政的党报党刊投递工作没有停歇。从震后第一天就开始,宁洱县很多投递员就一直奔忙在投递的路上。
老邓是局里投递组委代办乡邮员,地震把老邓的家彻底震塌了,现在一家五口都住在帐篷里,但老邓却没有因此停止工作,同样是每天早出晚归,送信送报。老邓投递的路线多为边远山区,受灾较为严重,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了能让老乡们及时收到外界的信息,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了解到抗震救灾的进展,老邓没有一句怨言,奔走在山间小路上。老邓说:“房子塌了,但重建生活的信心不能塌,我把报纸、信件送过去,让他们看看政府在关心咱们,让他们知道地震并不可怕。”
地震发生后,部队官兵赶赴宁洱参加抗震救灾,经联系后,宁洱县邮政及时向他们赠阅党报党刊。驻军领导拿着报纸,高兴地说:“谢谢邮政送来的报纸,不但让我们了解了当前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宣传服务工作。”
生活与工作:从帐篷到危房
6、7个平米的库房守卫室里,墙面上有一道很长的裂纹,在裂纹下放着一张床,宁洱县邮政局局长张剑就坐在床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张剑说,地震后,原来的办公大楼地基下沉,墙体严重损害,房屋倾斜,承重柱明显断裂,成了危房,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已经禁止人员入内。而原来的库房守卫室在旁边楼房的一楼,受灾不是很严重,所以局里的办公人员只能挤在库房守卫室里办公。
进入夏季以来,宁洱县的气温均在30度左右,加之余震不断,为了安全考虑,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不多,其他人都是坐在门外的走廊上办公。
办公室有人打了哈欠,同事见了,笑了笑,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又犯困了?”打哈欠的人揉揉红红的眼睛,点点头。
犯困,成了地震期间宁洱局职工的常态了。在地震中,职工宿舍受损最为严重,现在连政府的勘察人员都不敢进入了,所以现在职工们都住在帐篷里。
办公室人员介绍,宁洱气温高,帐篷里人又多,到了晚上睡觉,就像睡在蒸笼里,很难睡得着。一两天还挺得住,但现在已经过了10多天了,还有余震,看样子,这帐篷还得继续住下去。
晚上帐篷里难以入眠,白天拥挤在守卫室办公,但肩负着邮政服务的重任,宁洱县邮政局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