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7日,原邮电部发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的汉代烽火台遗址,边纸上的文字为1974年在甘肃居延地区破城子烽塞遗址出土的东汉初年《塞上烽火品约》木简上的部分内容,再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西北边陲“谨侯望,通烽火”的历史遗址。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候”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西周第九代国君是周厉王,他贪财好色,昏庸残暴,激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周朝从此衰落下去,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前781—771年周幽王在位期间,荒淫昏庸,鱼肉百姓,民不聊生,国势更衰。当时有一个叫褒姒的美女,于幽王三年进献给了幽王。幽王非常宠爱褒姒,便废了申后,封褒姒为后。令幽王烦恼的是,褒姒很少展开笑颜。幽王想了很多办法来逗褒姒笑,可是他越想褒姒笑,褒姒越是沉着脸,故意不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幽王带着褒姒上了骊山。幽王告诉褒姒,骊山一带每隔几里就建有一座烽火台,一旦外敌入侵,马上燃起烽火,一个接一个传递消息,附属于周朝的诸侯见到烽火立刻就会出兵援助。
褒姒听了幽王的话后,不相信在这样一个高土堆上点把火,就能召来千里之外的救兵。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幽王立即下令点燃烽火。烽火在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上燃起,各路诸侯见到烽火,以为天子有难,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求援。可是,当他们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一个敌人也没看到,却看见幽王正和褒姒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才知道自己被幽王愚弄了。诸侯们有气不敢发作,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笑了起来。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中大喜。
等诸侯王都退走了以后,幽王又让士兵再度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急匆匆地带着军队赶来了。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为了取悦褒姒,幽王反复点燃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又一次点燃时,再没有一位诸侯肯上当前来了。
公元前771年,被废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及大戎发兵进攻镐京。在这危急时刻,幽王传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幽王了,尽管烽火台上连举烽火告急,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结果镐京被攻破,幽王被杀死在骊山脚下,褒姒被虏。到了这时,诸侯们才知道敌军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最后诸侯终于打退了敌兵,立太子姬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随后,诸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诸侯一走,敌兵又经常进犯,周朝西边很多土地都被占去。周平王恐怕镐京有失,被迫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就此拉开了东周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