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雄伟、壮观、神奇的铁路,这就是当年被专家称为“建在地质博物馆上的铁路”———成昆铁路。巨型象牙雕刻作品《成昆铁路》曾作为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一件精美礼品,被摆放在了联合国总部大厅的正中。
成昆铁路于1958年开始勘探设计,同年即从成都向燕岗间修筑。1964年,毛泽东提出了“成昆路要快修”,中央军委便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于1964年8月拉开了成昆线大会战的序幕。1965年末,川黔、贵昆两线接近完成,铁道兵的两个师又转战成昆线,此时建设者增加到40多万人。1970年7月1日,成昆线南北段终于按期在四川省西昌市礼州实现了接轨,7月22日全线试通车,1971年1月1日正式交付运营。
成昆铁路营业里程全长1090.9公里,北起四川成都,南止于云南昆明。成昆铁路纵向贯穿被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封闭着的川西南部和滇北地区,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被多国专家断言为“修路禁区”。沿线不仅地质复杂,地势险峻,有500多公里位于裂度7~9度地震区;还存在着山坡崩坍、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各种不良地质现象。为了跨越地形障碍,全线建有桥梁991座,总长106.1公里,其中200米以上的大桥113座;开凿隧道427座,总长344.7公里,其中3公里以上的长隧9座,桥隧总长度占到整条线路长度的41.6%。由于地形限制,沿线122个车站中有42个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建造在桥梁上和隧道里。其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自然环境之恶劣,均属前所未有。按当时物价计算,成昆铁路总投资30.7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282万元,是当时平原铁路的4倍,堪称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
成昆铁路1971年正式投入运营后,在成都———昆明的旅客列车上编挂了专用邮政车箱,设立火车邮政。最初邮路以金江车站(现改名攀枝花车站)为中点划成南北两段,分别由成都、昆明的派押班交路对跑,邮戳为大字宋体“成昆火车(成都)”(见图1)和“成昆火车(昆明)”(见图2、由火车邮戳研究会的张胜武提供)。1973年底成昆线开行了63/64次直达快车,火车邮路也统一交由成都邮政局派押,继续延用原来的大字宋体“成昆火一(成都)”邮戳,并实行全段的快慢车套跑、邮戳套用。1988年4月1日,启用了小字宋体“成昆火车(成都)”,戳号从1-10,邮戳直径25mm,共10枚;后来因1号戳丢失,又补了一枚11号戳(见图3-6)。1997年4月1日启用了大仿宋字新式无腰框邮戳;K113/4次成昆火车提速后,火车邮政派押班减为6个(见图7-12戳)。
2000年10月,成昆铁路全线完成了电气化改造,运能运量和速度大为提高。欣闻,成昆铁路扩建为复线的设想已被国家列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中云南境内昆明~广通的复线建设于去年底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