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样拓展爱心邮路
——“知荣明耻,构建和谐,十一五再创辉煌”主题演讲活动二等奖作品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是的,人世间有多少种路?学生时期有求学之路,长大后有就业之路,组建家庭有婚恋之路,在各种事业岗位上,有创业的路,发展的路,成功的路,等等。而我们“绿衣使者”是用每一封信、每一个邮件、每一张汇款单、每一本书编织成一条“爱心邮路”。
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的是我们拉祜山乡澜沧县邮政局金大姐拓展的爱心邮路。
金大姐,名叫金承顺,她从事邮政事业三十多年,先后当过话务员、报务员、封发员、邮电营业员、汇兑审核员等近十种岗位,在每个岗位上她都以“热心人”、“老黄牛”著称。每天,她总是先来后走;晚上,她常常要返回营业室对全组当天的邮件和每一笔业务再进行一次核查;即使是在她不当班时她也要来营业室看看,帮帮;休息天,即使家里来了亲友,只要有顾客找她,她就立即放下正在炒菜的锅勺先满足顾客需要。她说:“服务没有休息天”。
金大姐的爱心邮路不仅仅体现在每一封邮件,每一笔业务和接待好每一位顾客上,她还把三尺柜台当作掌握顾客冷暖的气象台和获悉需要奉献爱心的情报站,由此便演绎出她奉献爱心的一系列感人的故事——
那一年,她在本县发展河乡邮电所负责带班。一天,一位农民来给在县城念中学的儿子寄学费和生活费。在办理过程中,这位农民边叹气边说:“这50元钱还是卖掉家中口粮的钱,今后的学费还不知道怎么办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金大姐立即从汇款单上记下了这名学生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她回到县城后立即到这所学校找到了这名学生,把他带回自己的家中,为他买了一些学习用品,送给他30元钱,并深情的说:“孩子,从今以后你必须每个星期都来我家一次,我为你准备一些咸菜和伙食钱”。就这样,这名中学生在金大姐每周一罐咸菜和五、六元伙食钱的资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这名学生毕业离校那天来到金大姐的家里,临别前满含泪水的说:“金阿姨,如果没有你,我连中学都没办法念完,我永远忘不了您,永远!”
还有一次,金大姐以同样的渠道获悉一名在思茅职业中学念书的农村男孩,家境十分贫困,金大姐当场记下了这名学生的详细地址后,对那位面带愁容的农民说:“我帮不了更多,少了还有,每月我给孩子寄20元,一直到毕业。”这名农民感动的哭了:“等娃娃回来,我让他给您磕头。”磕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礼仪,这位贫困农民的两行热泪,一句再朴实不过的磕头承诺,不正是对我们爱心邮路和爱心邮政的肯定和呼唤吗!
金大姐在三尺柜台后,处处留心,件件关心,事事热心。一次,县城看守所的民警来汇款,说这20元是一名犯人向四川灾区的捐献。金大姐听后倍受感动,她立即把身上仅带的20元也寄给了这个灾区。下班后,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动之余写了一篇题为《铁窗里的火花》的新闻稿送到当地报社,同事们看了这篇报道后,都说金大姐“真是一位热心人”。
金大姐奉献爱心的信息触角无处不有。有一次,她的同事杨昌华夫妻俩到昆明理工学院看望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回来后,无意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儿子说他上铺是一名四川籍名叫魏嵬的同学,从来不见他把蚊帐撩起,每次开饭他都是最后一个打饭,也不知道他吃些什么。好心的杨母拨开那位学生的蚊帐惊呆了:这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睡得竟是光板床!唯一的行李是一条没有被套的破棉絮!
金大姐听了这一讲述,当场就哭了,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她默默的,默默地到商店里精心挑选了一整套行李,并附上一封简信,一起寄给杨昌华的儿子,请他转交给魏嵬同学。并从那个月开始,每月给魏嵬寄去30元钱,一直寄到他大学毕业离开校门。在校期间魏嵬曾几次想来看望金大姐,都被她拒绝了,她对魏嵬说:“孩子,你念书不容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我这里没啥可看的,你把省下来的钱好好学习就是给金阿姨最好的礼物了。”魏嵬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了一名公务员,可是他并没有忘记他的金阿姨,时常还牵挂着远在云南澜沧县的金阿姨,也期望着有一天能亲自来看看她。魏嵬当时收到行李,收到资助,那种感激之情我们现在已不想去做任何的形容了,只说当时他给金大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金阿姨,您的心真的像金子一样啊!”信中夹寄的一张照片的姿势是向金大姐深深的鞠躬。
金大姐的爱心邮路四通八达,县里的孤儿院是她常常光顾的地方,每次她都给孩子们带去许多小吃和玩具。有一年春节前夕她为二十多名孤儿每人送上了一套过年的新衣,使这些孩子又增添了一位爱心妈妈。一位叫叶朵的佤族女孩,是八八年澜沧大地震使她成了可怜的孤儿。当她考取西南农业大学时,又是金大姐来到孤儿院,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些物品和三百元钱一起递到小叶朵的手中。自幼失去父母之爱的小叶朵,再次体验到了母爱,趴在金大姐的怀里哭了:“妈妈,妈妈,好妈妈!”金大姐用手擦去小叶朵的泪珠说“好孩子,好好学习,你会有更多的好妈妈。”是的,在这个和谐社会里,我们坚信,像金大姐这样的爱心姐姐、爱心妈妈会越来越多。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金大姐这样事事热心,到处资助,是不是很有钱?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她在付诸这些爱心行动的当时,她夫妻俩的总收入才一千多元;直到今天,金大姐还住在40多平米的老房内。由此说来,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经济的富翁,而高尚和善良却永远与爱心奉献结伴而行!
正因为金大姐一流的服务和一流和业务,使她三次获得县级乃至省级邮政系统先进个人称号,而且三次获得邮政业务知识竞赛的一、三等奖。
如今,金大姐已经退休多年了,可是那些退休职工的病床前,轮休人员的岗位上,还时常能看到金大姐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的慈容。她拓展的爱心邮路,也正由我们这一代绿衣使者用心去维护,用心走下去!
尊敬的各位,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我们的邮政体制如何改革,我们的爱心邮路——金大姐拓展的爱心邮路,将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