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行走在这条艰险的路上,那是受信仰的驱使;
旅游探险者走在这条路上,那是被发现的渴望驱使;
而邮递员则是缘于责任的驱使,一天天、一年年走在这条邮路上。
10年来,“溜索姑娘”——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邮政所的邮递员尼玛拉木,就行走在这样的邮路上,行程10万公里。她,被当地藏族同胞称为“太阳仙女”。
在邮路上,她捧着一颗颗滚烫的心
“人家把信交给我来送,其实就已经把心交给我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要把信件送到对方手中,因为我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啊!”
2008年6月底,再一次见到尼玛拉木时,她仍是那副模样:黝黑的皮肤,弯弯的眉毛,热情朴实的笑容,羞涩局促地搓着手,抬眼看来,一脸的淳朴。
尼玛拉木,藏语的意思是“太阳仙女”。2004年开始,那个身背邮包,依靠一个挂钩、一根麻绳,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咆哮的江水,箭一样飞过澜沧江的身影,让大家记住了这位“溜索姑娘”。那时,作为云岭邮政所的邮递员,尼玛拉木已经在澜沧江上这样溜了5年多。
自1999年从老所长桑称手里接过邮包后,10年来,尼玛拉木每天要背着20多公斤重的邮包和为藏民捎带的生产生活用品,穿行在总长度350多公里的3条邮路上,服务分散在云岭乡960平方公里、数十个村寨的5800余名藏族同胞。
在云岭邮政所,见到我们,尼玛拉木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然后斜挎上两个邮包带着我们上了路。在一个倾斜接近50度的荒坡前我们停下。“路在哪里?”“那就是路。”尼玛拉木指着其中被羊蹬出来的一片乱石坡说。“这怎么走?”我们还在犹豫时,尼玛拉木已经顺着羊肠小道,飞快地走了上去。而我们,却只能手脚并用,一个拉一个地慢慢往上挪。看着我们这般狼狈,她又折回来,在前头拽我们。
行进中,拉木不时地抬头看着前方的山坡。她的同行解释说,澜沧江峡谷地区到处都是风化石,一阵大风过来,山上一块很小的石头掉到下面,就会像雪崩一样,让下面塌下一片山。这里的邮递员们还有一个本能,走山路的时候一定会看看高的地方有没有山羊,因为山羊踢下来的石头很可能就危及生命。每一次出班,尼玛拉木都要经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跋山涉水3个多小时、行程约10公里之后,我们赶到了海拔3700米的红坡村。走在村子里,担水的、砍柴火的、垒院墙的藏民都微笑着跟尼玛拉木打招呼。在红坡村小学,青米校长告诉我们,这里交通不便,学校与乡里教育部门的文件往来都靠尼玛拉木传递。一到每年7月,他的学生们都盼着拉木送来高考、中考、小学录取通知书呢。由于录取通知书有特殊时限和要求,一次,为了送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拉木足足跑了6天,才在一个高山牧场找到考生。看着考生喜极而泣,她6天来的疲劳、孤独、寂寞,瞬间烟消云散了。
离开红坡村,我们来到奔腾的澜沧江边。距离“溜索台”不远处,是当地政府修建的一座铁桥,现在去对岸送信尼玛拉木再也不用飞身过江了。默默地看着发黄的江水依旧卷着漩涡,急速奔流而去,尼玛拉木独自沉思了好一会儿。她说,第一次跟着老所长过溜索时,心里特别害怕。因为她16岁的弟弟就是过溜索时掉在澜沧江里淹死的。是老所长推了她一把,把她推上了乡邮路。而在铁桥修好之前,每年尼玛拉木都要在细细的溜索上跨过滚滚奔流的澜沧江100多次。
我忍不住问她:“在你的心目中,生命与信件哪个更重要?”尼玛拉木说:“我的确不好回答,生命是重要的,但是,当信件一旦背到了我的肩上,不也就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了吗?”“那你就不为自己、为家人想想吗?”“人家把信交给我来送,其实就已经把心交给我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要把信件送到对方手中,因为我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啊!”
在藏民心里,她是最可信赖最可爱的人
“这漫漫乡邮路,是一条维系我们云岭乡5800多藏族同胞命运的‘心路’。虽然,尼玛拉木一个人走在这条邮路上,但我们千千万万藏族同胞的心,时时刻刻都随着尼玛拉木的心一起跳动,她是我们最可信赖最可爱的人。”
在藏区,流传着这样一首一个雪山邮递员和藏区妇女对唱的山歌。邮递员唱:“阿妹啊,你整天围着巴掌大的地在转,你一辈子都是这块小地盘的苦役。”藏族妇女唱:“苦役(藏语中‘邮递员’的发音和‘苦役’相似)阿哥啊,你一辈子就在这片山里转,你这辈子就是这片山的苦役,只是你转的圈子比我大。”这就是基层邮递员的真实写照。
云岭乡党委书记仁清江初对我们说,在藏区,邮政不仅承担着大部分地区藏族同胞的通信任务,同时承担了大量政府公函和党报党刊的传送任务,是保证政令畅通、民族团结的渠道。
在香格里拉邮路上,像尼玛拉木一样长期奔波在雪山峡谷间的基层邮递员,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打通了藏区乡亲们的“心桥”。在乡亲们眼里,乡邮员是政府的人、是党的人。邮政,是神圣的。
在永金老阿妈家里,尼玛拉木像往常一样给她念远方儿子的来信。念完了刚来的信,老太太又翻出以前的信让她念。看得出来,老阿妈对儿子的牵挂就在这些泛黄的信纸间,看着那火炉边老阿妈对尼玛拉木如同自己的儿女般慈祥的笑脸,我突然意识到,尼玛拉木已经不再是一个送信的人,她已经是一个情感的象征。在众多村寨间,又有多少阿妈期盼着她的到来。
奔走在云岭乡的邮路上,尼玛拉木用自己的双脚,为乡亲们架设起一条信息、实物传递通道,乡亲们和外界的交流也逐渐增多了。明永冰川是云岭乡比较“热”的旅游景点,由于不通公路,很多游客都是租用老乡的马匹骡子代步。村里的马锅头就做这个生意,他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同旅行社交换游客确认函,接到了一个又一个旅游团,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尼玛拉木总是把为乡亲们多做事看做是自己的责任,只要有机会,就尽量为群众提供方便,捎带些大家需要的东西。一次,扎荣村一位60多岁的老阿爸拉肚子,差点脱水,就近找不到药,过路的尼玛拉木知道了,把自己备在身边的药给了他。等她返回时,老人病已经好了,还专门等在路边感谢她呢。
近10年来,一个并不强壮的女子,孤身一人,在人迹罕至、充满艰险的雪山峡谷,用双脚丈量了10万公里,默默无闻地为藏族同胞带来了温暖。“这漫漫乡邮路,是一条维系我们云岭乡5800多藏族同胞命运的‘心路’。虽然,尼玛拉木一个人走在这条邮路上,但我们千千万万藏族同胞的心,时时刻刻都随着尼玛拉木的心一起跳动,她是我们最可信赖最可爱的人。”仁青江初说。
尼玛拉木待人亲和,邮路沿途的老乡都把她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在她经常借宿的农户家,主人总是在她要到来之前,就早早在火塘边为她搭好床铺,这可是藏家最尊贵的位置,一般是不允许女人睡的。然而,尼玛拉木却受到了这样的最高礼遇。
乡亲们说,尼玛拉木不仅送来了信件,带来了山外的消息,更送来了一颗颗“爱心”。2007年,一位省外的朋友给西当小学寄来一只电子课间铃,尼玛拉木把它送到学校,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和城里学校一样清脆的课间铃声时,个个都非常开心。从此,只要每次她走进学校,孩子们总要围上来,看看拉木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东西。时间长了,尼玛拉木和孩子们感情越来越深,她经常自己掏钱买书本和铅笔,给乡里的6所小学送去。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尼玛拉木每天去梅里雪山为灾区群众祈祷。后来,她通过组织渠道,个人捐款1000元。今年6月11日,尼玛拉木作为奥运火炬手,在香格里拉县传递奥运圣火。8月24日,尼玛拉木应邀观看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在宏大绚丽的闭幕式现场,她激动地说:“感谢国家和人民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是带着家乡人民的祝福来到北京的,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运动员们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组织和社会给我这么多荣誉,我以后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为乡亲们多做些事情。”尼玛拉木说,“今后,我还是要尽职尽责,继续在云岭乡的邮路上走下去,把邮政的真诚服务送给千家万户,让乡亲们满意。”
在工作中,她淡泊名利、忠诚于自己的事业
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常说的一句话是:“在迪庆,还有好几个像我这样的邮递员,她们的生活过得比我还苦。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
3个多小时,我们跟着尼玛拉木,仅仅走完她3条邮路中最短一条的1/3。在跟尼玛拉木走邮路之前,我一直有一个没解开的心结:是什么促使她10年如一日,奔波在雪山峡谷间的乡邮路上。她这样做,图的又是什么?
在红坡村小学,和青米校长对话之后,我的心结开始逐渐解开。这个198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藏语专业的康巴汉子,放弃了城里多所学校的高薪聘请,回到生他养他的德钦县燕门乡。5年前,他又转到红坡村小学任教。我们问他,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他坚定地回答说:“没有!是国家把我培养成一个大学生,我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教育好这里的孩子们,要忠诚于自己的事业,而决不能背叛自己的事业。”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决不能背叛自己的事业”,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答案吗?青米校长如此,尼玛拉木不也是如此吗?
在迪庆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迪庆州副州长农布央宗告诉我们,尼玛拉木以一颗忠诚的心对待藏族同胞,表里如一,不图名利。她说,尼玛拉木的精神代表了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精神风貌,是艰苦环境造就了这里的百姓勤劳、坚韧和向上的精神。这些年来,这里的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怀,藏民胸怀一颗感恩的心,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尼玛拉木被吸纳为一名邮政员工之后,她又将这颗感恩的心,具体地表现在了对邮政事业的忠诚上。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是老所长说应该这么做的。”邮路上的乡亲们也常说,见到了尼玛拉木,就像见到了桑称。这,是两代邮政人之间的精神传承。
在采访中,面对熟悉的邮路,面对终年奔忙的同事,走到差点残废的云岭邮政所老所长桑称、终年奔波在全县764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德钦县局局长杨利民、曾穿破过50多双解放鞋的迪庆州局局长王平,我一次次禁不住扭头擦去眼角的泪滴。这,是一代又一代邮政人之间的精神传承。
2007年10月16日,刚刚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尼玛拉木,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做客央视《对话》。节目中,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感慨地说,尼玛拉木的责任已经化为一种职业本能,深深地烙在她的头脑中,这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一种最高职业精神。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则深情地说,尼玛拉木讲到的老所长对她工作责任的影响,这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传承体现,体现了邮政投递员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近年来,尼玛拉木先后获得诸多荣誉称号,今年,她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十大女杰”、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先锋工程金质奖章”等荣誉称号。但是,每次领奖时她都会说:“在迪庆,还有好几个像我这样的邮递员,她们的生活过得比我还苦。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
对口联系云岭乡工作的迪庆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菊芳曾和尼玛拉木有过交流。“被发现并被树为典型,尼玛拉木感到很幸福。在荣誉面前,尼玛拉木很清醒,她知道还有很多人比她更辛苦。对待自己的工作,尼玛拉木有一颗平常心。她知道喧嚣过后仍然是寂寞。”李菊芳这样评价对尼玛拉木的印象。后来,李菊芳还给尼玛拉木写了封信,鼓励她忍受孤独和寂寞,要靠自己的坚强,继续走好邮路。
这些话,尼玛拉木记住了。几年来,虽然来看她的人、来采访她的记者多了,上报刊、电视的机会多了,但她依然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邮政职工。正像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贵荣肯定的那样:尼玛拉木这个典型是经得起时间和荣誉检验的。
在生活中,尼玛拉木的老公是“媳妇”
“乡亲们有时把我老公叫做‘尼玛拉木的媳妇’,我老公也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开车送我上邮路,他也成了我们所的半个职工。”
在家里,尼玛拉木的老公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活。有时,乡亲们就把他叫做“尼玛拉木的媳妇”。“开始,我还觉得好笑,但笑过后总会感到一些难过。”尼玛拉木说,“每5天投递一班,我大部分时间是在邮路上,许多时候也在老乡家留宿,回不了家,不能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说到动情处,尼玛拉木的鼻子有点酸酸的。为了方便乡亲们用邮,尼玛拉木把家搬到了邮政所里。尼玛拉木说:“我老公很辛苦,他又要领孩子、做饭,又要干农活,我出班的时候,他还要起个大早,帮我准备路上的干粮。”
说起老公,虽然带着歉意,但尼玛拉木脸上洋溢着幸福。在云岭邮政所,我们见到尼玛拉木的“媳妇”——扎史农布,这位康巴汉子在学校时就是共青团员,毕业后开小面包车跑运输,成了乡里的致富能手,1995年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见到他时,他话不多,但一脸的淳朴,把屋里屋外收拾停当后,就把儿子放在副驾驶座上,出车去了。当我们在邮路上艰难跋涉时,他两次给尼玛拉木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到哪儿了。
平日里,这位有着1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跟尼玛拉木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把信和邮件送好就是最大的为人民服务”、“对待邮路上的群众要热情”。这些朴实的话语,让尼玛拉木明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首先要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此,她在工作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近年来,随着梅里雪山的名气在海内外产生的影响,明永冰川、雨崩神瀑、月亮湾大峡谷等越来越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游客纷至沓来,尼玛拉木负责投递的邮件量也成倍增多。每次,扎史农布都要开车来回200多公里,和尼玛拉木一起拉邮件。“邮件太多,他怕我一个人背不动。虽然通了公路、通了小客车,但有时赶不上班车,包车又太贵,而且邮件也不安全,所以,老公每次都充当我的驾驶员。”尼玛拉木说。
2004年尼玛拉木被媒体广泛宣传之后,扎史农布依然如此。在他的帮助下,尼玛拉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她老公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开车送她上邮路,几乎成了所里的半个职工。有好多次,早起外出的老乡出门时,尼玛拉木家的汽车已经停在了村口。原来,当地路况差,尼玛拉木和老公总是天不亮就出发,赶到投递点时天还没有亮,她不愿意打搅乡亲们的好梦,就把车停在村口,等到天亮了,才进村送信。
“老公看我工作很辛苦,他自己带孩子又拖累,有时开玩笑叫我不要干了,只要我在家做家务、管孩子。”尼玛拉木说,“可我实在做不到,因为,我觉得我生命的意义,已经和雪域高原的邮路、和藏族同胞的需要紧紧连在一起了。”
7年前,没出世的儿子还曾“陪伴”着尼玛拉木,走了9个月的邮路。一转眼,小家伙已经长大了,甚至开始埋怨妈妈不能经常陪她了。看着尼玛拉木背起邮包,儿子紧紧地环抱着她的腰,不让她出家门。“小的时候,每当我要出班,他在我老公怀里,伸出双手,哭着喊着‘妈妈’。”尼玛拉木回忆说。
第一次来到溜索处,小家伙像荡秋千似地吊在钢索上,问:“这是什么?”尼玛拉木回答说:“我以前过江用的溜索。”说着,她还给儿子做着示范。小家伙一本正经地听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就在准备返回时,小家伙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你怎么不把邮件送完就回家了呢?”尼玛拉木赶忙回答说:“妈妈是陪叔叔阿姨们来看溜索的。”“哦。”小家伙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车上的我们笑了,虽然他还小,但他从小就明白,妈妈背着邮包出去,是一定要把里面的邮件送完才能回家的。
回去的路上,尼玛拉木一直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小家伙嘴里唱着:“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快快来坐下……”但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这几年来尼玛拉木却很少经历。对她来说,自己亏欠孩子太多太多。“有时候,我送完邮件,偶尔搭上老公的车,看见儿子一个人蜷缩在副驾驶的座位上睡觉,脸上花里胡哨的,心疼极了,忍不住会掉下眼泪。”她说。
当儿子过生日时,尼玛拉木一定会到德钦县城买来蛋糕、饮料,招呼邻居家的孩子们来到家里,和儿子一起过个高兴的生日;当她在昆明看到麦当劳快餐店时,马上想到要买一点带回家,给儿子也尝尝;当她来到北京参加活动,看到很多玩具小汽车时,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买一个很大的,带回去给儿子;每次走出德钦县,看到周围的漂亮景色,尼玛拉木总是拿起手机不停地拍,回去给儿子看。
“看得出来,其实你也很在乎丈夫和儿子,真就没想过在家相夫教子?”我直截了当地问尼玛拉木。她想了想,静静地说:“送邮件确实辛苦,还不能顾家。但快10年了,我对邮政建立的感情、与云岭雪山上的乡亲们建立的感情,是什么力量也难以动摇的。当我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把报刊送到村村寨寨,看到乡亲们高兴的笑容,我很开心,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