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尼玛拉木收到几封来自国外的信件,写信人是50多年前出国的藏族同胞,由于一直在国外,地址只能按照当年的印象写,很难找到收件人。按规定,这样的信件完全可以退回,可尼玛拉木觉得有责任把这断了的线再连起来。于是,她就在投递过程中打听,特别是遇到年纪大的人,就特别地多问多引导,帮助他们回忆当年的情况。过了3个多月,尼玛拉木差不多把全村人都问遍了,这根亲情之线终于在她的努力下重新连接起来。这封信是写给红坡村一个名叫多吉的老乡的,写信人是他的哥哥。多吉看了信后,对尼玛拉木谢了又谢,他跟乡亲们说,原来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哥哥了,没想到有消息了。多亏尼玛拉木把信送来!有机会一定要请哥哥回来,看看祖国发生的变化,看看自己现在的大房子和汽车,看看藏胞现在过的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实,我和乡亲们心里都清楚,在我们这样的雪域高原,尼玛拉木为了把邮件及时、准确、安全地送到乡亲们手中,是要吃不少苦头的,甚至还要面临着生命危险。澜沧江边永芝村的老乡至今仍记得,有一个阴雨天,尼玛拉木冒着大雨来到澜沧江边,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咆哮的江水,尼玛拉木依旧坐上溜索,箭似地飞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她的身体一下失去了平衡,也根本来不及“刹车”,头朝着江对岸的挡墙直冲了过去。在这关键时刻,岸边的老乡冲上来,把她紧紧地拽住,才使她过了这道“鬼门关”。当尼玛拉木在惊吓中清醒过来后的第一句话就问:“邮包在哪里?”直到看到邮包安然无恙,她才松了口气。谢过老乡,又爬起来踏上了漫漫邮路。
奔走在云岭乡的邮路上,尼玛拉木不仅给乡亲们送来了党报党刊、传递着亲情家书,也为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提供了很多便利。她用自己的双脚,为乡亲们架设起一条信息、实物传递通道,通过这条通道,老乡与外界的交流也逐渐增多了。西单村的次里就通过邮政特快专递购买了一部手机。他说,有了这部手机,他们就可以与外界联络,通过邮政物流把核桃、松茸等土特产品邮寄出去,增加自己的收入。尼玛拉木每年通过特快专递投送的手机有200多部,既方便了山里山外的信息交流,也为老乡们的特产包裹提供了服务。
去年,一位省外的朋友给我们当地的小学寄来了一只电子课间铃,尼玛拉木把它送到学校,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和城里学校一样清脆的课间铃声时,个个都非常开心,兴奋得不得了。从此,只要每次她走进学校,孩子们总要围上来,看看尼玛拉木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时间一长,尼玛拉木和孩子们感情越来越深,她自己掏钱买了书本和铅笔,给乡里的6所小学送去。逢年过节,尼玛拉木都要到一些没有劳动力,子女又在上学的困难户家里,送去自己的一点心意。每年8月,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最多,也是尼玛拉木最谨慎、最辛苦的时节。村民们反映说:“她干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误过我们的事,大家都很感激她!”
尼玛拉木为人善良、厚道。西当、斯农、明永是投递路线最远,邮件又最多的线路,有时光靠步行是很难保证投递时限的,尼玛拉木就把她爱人做生意用的小面包车利用了起来。我们这里路况差,如果碰到刮风下雨就更加艰难,尼玛拉木和她爱人总是天不亮就出发。有好几次,早起外出的老乡出门的时候,尼玛拉木家的小面包车就已经停在了村口。原来,赶到投递点时天还没有亮,尼玛拉木不愿意打搅乡亲们的好梦,就把车停在村口,等到天亮了,才进村送信。
由于尼玛拉木待人亲和,邮路沿途的老乡都把她当做是自己的亲人。无论是送信到老乡家还是学校里,总要留她喝口茶,还把苹果、梨子等硬塞进她包里,碰到吃饭时间,总请她一起吃了再走,可尼玛拉木只要邮件没送完,是不肯耽搁的。一次,为了一封特快专递邮件,尼玛拉木早饭没吃就上路了,到了一个叫尼农的地方,突然晕倒了。还是村民拉巴卓玛把她抬进自己家中,可是等她一苏醒,又继续去赶路。
尼玛拉木常说:“人家把信件交给我来送,其实就已经把心交给我了。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要把信件送到对方手中。因为我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啊!”
虽然,尼玛拉木一个人走在这条邮路上,但我们千千万万藏族同胞的心,时时刻刻都随着尼玛拉木的心一起跳动,她是我们最信赖的人。